基层央行会计财务工作转型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央行履职环境的变化对基层央行会计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发展要求会计财务工作必须及时转变观念、认清形势、找准目标、深化转型,才能顺应新常态、新发展的时代潮流。
央行会计财务工作需解决的问题
(一)总量增加与结构矛盾。近两年人民银行系统人员经费保障力度有所加大,财务资源总量增加,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如医疗保险支出,如果按全基数口径计提,会导致人员经费出现缺口,由于结构不平衡,导致管理张驰有别,绩效管理失之粗放。
(二)隐性缺口与远期矛盾。隐性缺口主要是人员经费、养老和医疗方面存在的缺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平均养老水平在逐步上升,但是人民银行资源有限。近些年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多,供养缺口不断扩大,但养老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是一个远期矛盾。
(三)事权边界与财力匹配。从外部看,人民银行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宏观调控双支柱框架、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等方面职责不断加强。从内部看,人民银行事权本身就面临着比较大的调整,会计财务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人民银行履职环境面临深刻变化,随着形势需要事权边界在不断扩大,财务资源如何与之相匹配,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履职,需要未雨绸缪,认真研究。
(四)惯性需求与刚性约束矛盾。会计财务部门作为全行资金运转和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从严管理、保障安全是会计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惯性需求必须要纳入各项刚性约束的范畴之内,要从中央严肃财经纪律的要求上讲规矩、讲纪律,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要有政治担当,主动作为,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和姿态去解决。
(五)高质量发展与粗放管理矛盾。在财务资源“有没有”的总量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后,“好不好”的效率问题则日益成为今后工作的核心任务。对资金管理的重心应该由以往单纯追求“多数量增长”逐渐转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从改变粗放管理着手,要从过去单纯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管理发展模式,转变为效率优先、管理科学、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会计财务工作转型的途径
(一)会计+金融。中央银行的会计要立足于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的实施效果最终要反映在会计部门的“两张表”上,如何做好报表中各项资产负债的确认、计量、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等工作,将是会计财务工作今后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人民银行的会计要有宏观思维,金融思维,央行思维,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二)会计+管理。会计在学科设置上是属于管理学,也就是说会计财务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在于报销错不错,不是预算分得好不好,而是要强化会计的管理职能。财政部相继出台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多项应用指引,会计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用好战略规划工具,绩效管理和标准制定等管理手段,强化管理方式创新,提升保障和业务发展的能力水平。
(三)会计+科技。当前,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潮流,人工智能的应用对会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要研究如何有效开展会计财务工作。目前,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科技应用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还远远不够。可以说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涵盖了会计工作的各业务条线,要科学设计信息系统,建立管理数据库,利用信息科技化手段来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对业务活动的全流程跟踪。
(四)与国际接轨。首先要深入研究国际会计准则。人民银行在会计准则制定、行业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不多,需推动人民银行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其次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的能力,加强央行治理方面交流,按照国际标准和管理来研究适合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和薪酬体制。
做好会计财务转型工作的要求
(一)把风险放在心上。首先要全面摸底,了解风险,掌握风险,摸底排查各项会计财务风险,将各层级内外部的业务大检查、审计、巡视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其次要台账登记,将梳理风险建立问题台账,编号督办,逐一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预警方案及防控手段。最后要销号管理,对所有问题坚决整改到位,切实保障会计资金安全。对整改落实不力的单位要强化人员问责和考核约束。
(二)把责任扛在肩上。首先要明确责任,要切实把握各级次、各部门在会计财务各项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要明确各级次、各部门权利和责任的边界。其次要落实责任,进一步梳理完善管控流程,科学合理地明确每个管理事项、环节的职责分工,要通过制度建设把责任和方法明确到各级次、各部门,固化到各岗位、各环节,细化到每个责任人身上,严格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最后要严肃问责,一是违规问责,对违反财经纪律、中央八项规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行为,违规必问责,问责必从严;二是无效问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全面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指出,绩效管理的核心是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即使没有违规,但钱没有用对,没有效果,或是效率很低也要问责。管钱、用钱的部门失职、失责都要问责。
(三)把管理抓在手上。管理是会计财务工作的核心,会计财务工作必须要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要把重中之重放在科学管理上,科学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抓标准管理。制定预算、基建、资产和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标准,总体上要遵循矩阵式管理模式,会计部门、需求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商议完成标准化的制定,并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执行、动态调整,把标准管理落实。所谓公开,就是把标准制定公开;所谓公示,就是把标准实施公示;所谓动态,就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履职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标准调整。研究按通用岗位和特殊岗位分别计算每一个行员定员定额标准;研究制定通用资产、通用设备的配置标准和库房、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研究制订人民银行履职特有的专用设备、专用设施和专用系统的配置标准。
二是抓绩效管理。按照中央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结合人民银行实际情况,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在辖内有的单位预算意识薄弱、绩效观念不强,要对绩效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管理,立项申请时填报绩效目标,谁提出需求,谁填报目标,并针对目标进行考核。绩效管理同样要遵循公开制定,公示执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并与业务管理部门、需求部门共同会商。也可以将绩效与预算分配挂钩,与工作考核挂钩,依托“矩阵式管理”手段,联合内审等相关部门进行检查落实,努力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三是抓周期管理。有的单位探索在基建项目管理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项目立项、论证、设计、招投标、采购、建设、验收、交付、审计、使用、运行、维护、小修、大修,转让、报废等阶段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管理,重大的固定资产设备也可以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要认真研究办公用房,特别是闲置资产,如何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如何保值增值,然后再扩展到其他管理方面。
做好会计财务转型工作的方法
(一)统筹规划。针对会计财务工作转型,需制定一个框架性、原则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意见,细化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层级、各部门职责,按期完成各阶段目标任务。同时,加强组织领导,无论是科学管理,还是绩效问责,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职,共同推进,共同落实。
(二)点面结合。转型工作不仅仅是上级行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层层落地。大家要围绕“一盘棋”来谋划工作,围绕标准管理、绩效管理和周期管理等重点工作项目,各级会计财务部门要做好自身的试点、创新点和突破点,一起把重点项目做起来。要把各项科学管理的试点落在每一个点上,抓点成线,拉线立面,要在整个规划的面上取得成效,整体推动全面工作。要全系统上下集中力量科学谋划、科学布置、科学试点。保证所有的转型重点推进项目试点深入,切实可行,可复制、可推广,形成整体的工作面,最终达到转型的目标。
(三)上下联动。无论是面上的规划,还是管理的试点,要共同会商,提出的相关试点管理项目,要和上下级会计财务部门、业务管理部门、需求管理部门共同会商,专项落实,专项推进。要有信息化建设理念,所有规划和试点项目的落实从一开始就要从全局规划信息化和数据化手段,所有试点要保证在规划面上,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便于可复制、可推广、可共享。
(四)强化培训。无论是规划、研发、试点和创新,各项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交流。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会计队伍,培养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为会计财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要聚焦会计转型,聚焦科学管理,提升工作的精准性,落实推进会计财务工作转型创新。要重点加强有共同项目,类似项目之间的研究和交流,也可以“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先进管理方式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会计工作管理水平。
(五)督导考核。所有的会计财务转型工作都要在统一领导下,形成工作合力,确定重点推进项目,逐一督办落实,最终确保会计财务转型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要积极督促、强化业务部门的条线指导、管理和监督作用,引导业务部门提高在预算编制、标准制定、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做甩手掌柜。上级行要适时对重点工作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现场督导,督促各级机构高质量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相关产品

评论